今年是“一帶一路”倡議提出五周年。五年前的今天(2013年9月7日),習近平主席出訪哈薩克斯坦,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提出共同建設“絲綢之路經濟帶”;
同年10月,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提出共同建設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”。自此,“一帶一路”倡議走進世界視野,逐步引發全球共鳴。
9月3日至4日,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在北京舉行。峰會期間,習近平主席在與參加峰會的非洲國家領導人舉行會晤,
以及參加峰會開幕式發表的主旨演講中,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無疑是被提及最多的詞之一。
△9月3日,習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講話。
而就在十幾天之前的8月27日,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推進“一帶一路”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。
關于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習近平在這一系列最新講話中提到不少關鍵詞,意味深遠。
8月27日,習近平出席推進“一帶一路”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。
中國方案
9月3日,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講話中,習近平強調,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,也是時代的命題。面對時代命題,中國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
自己的使命;中國愿同國際合作伙伴共建“一帶一路”;中國將積極參與全球治理,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觀;中國堅定不移堅持對外開放。
在8月27日舉行的座談會上,習近平則明確提出,共建“一帶一路”不僅是經濟合作,而且是完善全球發展模式和全球治理、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。
他還表示,共建“一帶一路”順應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內在要求,彰顯了同舟共濟、權責共擔的命運共同體意識,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。
共建“一帶一路”正在成為我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、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、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。
“一帶一路”倡議不僅是各方交流合作的平臺,更是中國面對時代命題、改善全球治理、推進對外開放提出的中國方案。
國際道義制高點
“一帶一路”倡議這份中國方案提出五年來得到各方積極回應。本次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,與會非洲領導人都表示非方愿意積極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建設。
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為何如此受歡迎?
一方面,習近平指出,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以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為實踐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,這是從我國改革開放和長遠發展出發提出來的,
也符合中華民族歷來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,符合中國人懷柔遠人、和諧萬邦的天下觀,占據了國際道義制高點。另一方面,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工業化城鎮化、
進而實現經濟獨立和民族振興正方興未艾。
本次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通過的《北京宣言》則明確指出,“一帶一路”建設順應時代潮流,造福各國人民。
“一帶一路”倡議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,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,堅持公開透明,謀求互利共贏,打造包容可及、價格合理、廣泛受益、符合國情和當地法律法規的基礎設施,
致力于實現高質量、可持續的共同發展。一聯網秉承“一帶一路”新絲路新夢想。